以前我没得选,现在我只想做个坏人

我眼中的权威

    一些思考     权威·独立思考

  1. 在其位谋其政
  2. 预设观点
  3. 尽信书不如无书
  4. 独立思考

我不相信权威!

不只是权威,我对任何人的言论都有所保留。除非它符合逻辑,也就是说,它要听起来“有道理”。但“权威”是比较典型的群体,所以本文借它来说理

为了避免无意义地争论,我有必要解释下这句话:看待事物不要走极端。我不是不相信“每一个”权威,也不是不相信权威说的“每一句话”。我的意思是,在公共场合下,权威们所说的大部分话,我都持怀疑态度。

在其位谋其政


换句话说,屁股决定脑袋。
趋利避害是人的本能。人做的事,说的话,背后大都是有利益等考量,公共场合更是如此。只不过具体怎样的利益考量,只有他自己知道了。

正是因为权威说的话大都是出于利益等考量,而不是出于对真理,对事实的追求。所以我才会说“我不相信权威”。

经常在网络上看到有人在争论。

如果我发现某个人和其“争论的对象”有利益关联或者说其他人性/心理方面的动机(比如:和一个贫穷的人讨论“贫穷和愚昧的关系”,他就有可能仅仅因为“对号入座”而不顾事实逻辑,一味反驳;很多人听不得对当下社会的批评言论也是出于某种“奇怪的心理原因”,尽管事实如此。),那么他的观点的可信度就会大大降低。

前段时间“李笑来通话录音流出”,又证实了我的想法:大多数所谓“知名人士”只是把大众当成“可以随意摆弄的对象”(本来想说“傻逼”,但这个词太情绪化了,遂换之)罢了,没别的。还有这么多人把他们的言论奉为圭臬,呵呵。

这么多人轻信权威的话,可能是觉得:因为权威比自己更专业,见识更多,更有经验,更….所以权威的言论就更可靠。
这个因果关系看上去似乎没问题。

但这句话正确的一个前提却被大众忽略了,而这个前提恰恰是致命的:权威在经过一番权衡后(利益?道德?),认为告诉大众“正确的话”是符合“他的需求”的。

那么问题来了:如果权威在经过一番权衡后,认为告诉大众“错误的话”是符合“他的需求”的呢?

预设观点


相信多数人在看到权威的观点前都会有自己的“观点”。

多数人发现权威的观点和自己的一致,会笑着点了点头说:“嗯,果然我想的没错!”,然后就吃瓜去了。

这种人只是在欺骗自己罢了。他们了解权威观点的唯一目的只是想确认”权威的观点和自己的一致“。并且这里还有个隐藏的预设:他们潜意识认为“权威的观点就是正确的”。

他们这种行为还反映出他们的不自信。居然需要别人告诉自己是对的,自己才觉得自己是对的,呵。

那么这种人在发现权威观点和自己的不一致时,也只会抛弃自己的观点,选择接受权威的观点,而不会去主动思考!思考!思考!

少数人则不止于此,会去思考权威说的话是否有逻辑问题,数据引用是否正确等,还会继续通过搜索引擎去看其他人的观点,尤其是相反的观点,继续思考

尽信书不如无书


“努力很重要”

“选择比努力重要”

“选择虽然比努力重要,但坚持比选择更重要”

可能有人会抓狂说:”他喵的,到底哪个重要?”

纠结哪个重要根本无关紧要!

在我高中的某个时刻突然发现:针对同一件事,一个人可以出于不同的考量而说出相反却都有说服力的话之后,我就决定不再只是一味地接受任何人的观点了。

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,就是这个道理。

独立思考


“独立思考”简直太重要了。重要到什么程度呢?完全可以说是“性命攸关”。

它可以帮助你在生活中面临大大小小的选择时,大概率能选择到更有利的那一个。

关于独立思考,不想聊了。

其他相关文章及讨论:

书评:《学会提问——批判性思维指南》 (需科学上网)

什么是独立思考?如何独立思考?

本文作者: 林水溶

Github https://github.com/shuiRong

本文链接: https://linshuirong.cn/blog/2018/07/25/我眼中的权威/

版权声明: 本作品采用 知识共享署名-非商业性使用-相同方式共享 4.0 国际许可协议 进行许可。转载请注明出处!

页阅读量:  ・  站访问量:  ・  站访客数: